|
发表于 2017-2-11 15:45:42
|
查看: 1978 |
回复: 13 IP:湖北襄阳 来自: 湖北襄阳
本帖最后由 又见雪落 于 2017-2-12 08:03 编辑
日记,顾名思义就是每日记事。我从来不写日记!
小时候穷,开始上学读书了,没有铅笔作业本,有时候连教科书都没有。老师就经常给我们讲故事,无非就是谁谁用树枝作笔在沙地上写字,这样写了糊、糊了写,既环保又节约有限资源。三年级开始要求写日记,就这点一直不听老师的话,那时候的日常生活教条、单一、古板,有啥好写的?总不能天天看到有人下麦地赶猪、河沟里救孩子、路边捡婴儿,最起码能省不少煤油。再说编来的故事有啥意义?现在说起来觉得好笑,其实这故事包含了数不尽的辛酸!
后来手机频繁的存在于每个人的手中,有什么需要记下的就直接存在手机备忘录、便签,方便快捷、经济适用,不论清晨日暮,也不论海角天涯,需要了打开手机轻轻一扒拉,想要的东西马上出现,省下好多电话本!大面积的汉字都存放在QQ邮箱的记事本!
年很快过完了,虽然过节还有几天,一家人却一个比一个忙!天气晴朗,万里无云,一大早忙着收拾被子、鞋子。
小子初九上班,去年公司安排在离家比较近的老河口呆了一年。今年的工作安排目前还没变动,初八下午背起行囊赶车到岗;初九,村里有事要办,家长不上班也要到位,早晨出门,晚上天黑了才回家;妞妞二月八号上班,八点到校。七号晚,漫天飞雪,八号一大早,不得不冒着寒冷冰冻,骑车去学校。超过八点签到,学校规定要扣钱的!那时候,好多人还在梦中!唉,说来说去都是为了挣钱!
看到别家有孩子至今还在门前晃悠,做父母的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。
自打十岁开始住校,不经意间已经远离家长的呵护学会了自立。十多年来,早就没有了那种肝肠寸断的牵挂。初中高中大学,加上后来找工作又上班几年,都是自己为自己做主,聚少离多这么多年,对于故乡枣阳越来越陌生,远没有上班的城市熟悉,好不容易回趟家,进城办事车辆一启动首先导航,这时候我会调侃他太不理解枣阳了!其实对于孩子,爹妈除了给即将归乡的游子准备一顿热饭,只有幽幽的守着一座老屋、一块薄田,守着这块叫着家的地方翘首企盼盯着村口的归乡路!
今年开年雨水多,是冬小麦追肥旺季。尽管还是正月正,勤劳的农民朋友还是接连不断地购买尿素追施小麦拔节肥。除了安排年客,还要忙着发货收费,真真的忙了好几天。雨过天晴,气温回升,又要做好冬小麦化学除草。还好,亲戚集中,老天爷给力,不几天已经扫尾。回来之前忙着给家人准备吃的喝的用的,走了,又挨个清理晾晒放回去。被子衣服,脱鞋棉鞋皮鞋单鞋收拾一大堆,该洗的洗,该打理的打油上光,趁着天气晴好,所有毛巾清理、漂洗、晾晒。打开房门,把温暖的阳光请进屋内,让室内花卉绿叶植物与人类一起感受早春阳光的照耀。微风温柔的吹,伴着QQ音乐在有限的范围内轻唱、、、、、、
有朋自远方来,除了惊喜,还给个外交礼节,一个长长的拥抱,几十年来,记忆中从来没有过此举动,感动之余,吩咐家长帮忙准备午饭想留机会唠唠嗑,朋友连忙阻拦,说明定的火车票马上到点儿,来不及了。也罢,见到人问声好,不常联系但彼此都在心里!
妞妞作为信使,回家告知晚上有约。 正月里闹元宵,月圆之夜,尽管晚上的聚餐已成定局。尽管爱吃汤圆的小子没回到家里,还是要和点糯米面,搓汤圆包饺子,过一个和谐忙碌但不失风情的元宵节、、、、、、
|
-
总评分: 枣币 + 3
查看全部评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