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表于 2017-4-10 07:55:17
|
查看: 3245 |
回复: 10 IP: 来自: 中国
我认为在枣阳乡镇这一级别的地名中,名字最大气最有王者风范最能彰显帝乡气度的就属王城了,但如果不说普通话,经土生土长的王城人自已称呼起来,这地名立马从皇城降为穷乡僻壤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,因为王城人习惯把王念作“汪”。至于为何要把王念为“汪”,我没有考证过,没有发言权。
记得十多年前认识的一个同事是王城人,姓谢,据说这谢姓在王城算是大姓了。这位谢同事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会吃会做,还心疼老婆,算是个好男人。因他老婆无工作,他一人拿工资,家庭条件不能说是好,但据说他买菜特别讲究甚至可以说有些挑剔。比如买鸡蛋,他必定要拿一个小碗去买,他让卖鸡蛋的小贩打一个鸡蛋在碗中,他判定或者是识别是土鸡蛋了方买十个或二十个,绝不多买,他说住在市场里,如果连新鲜的鸡蛋都吃不上,那也太不会生活了。一个盛夏的午后,天气突变,起风了,马上要下大雨了,他说要回家一趟,去关卧室里的窑子,刚开始我没听明白,办公室里的一位大姐说他回去是关窗户。我这才反应过来把窗户说成窑子是当地的方言,不过,这方言听上去总能让人往红灯区去想。这位大姐说,老谢隔十天半月会买一次鳝鱼吃,当时除了甲鱼就属鳝鱼比较贵了。我从未买过,价格贵是次要的,主要是不会做。
和老谢一个单位的那些年,春节过后单位的同事相互请客,俗话叫推磨转圈。我们都愿意到老谢家吃饭,他当时住的是平房,条件差些,但做菜的水平绝对不差。腌的鸡蛋或者鸭蛋那蛋芯必定黄灿灿的流油,下酒的小菜最可口,寻常的是腌大白菜,不寻常的是腌洋姜土腊菜,上面浇的辣椒油是现炸的,里面还有芝麻;带辣椒和姜丁的乳豆腐特别有味道,甚至还有野韭菜、韭菜花之类。一般家庭招待客人很少有油炸的食物,既便有客人也很少吃,但老谢家的油炸食物做的特别地道,现做现上,我最爱吃他做的油炒粳米丸子,丸子稍稍过油后再小火翻炒,炒得丸子金黄,丸子里的白糖向外渗。端到桌上人均两三个还不解馋,吆喝着让他再来一盘,他喜滋滋地边说家乡小菜不成敬意边在厨房忙乎。在他家一年吃一回的那顿饭让人回味许多年。
前些年,入腊月朋友总要请我去王城吃顿饭,餐桌上少不了熏肉熏肠熏鱼,还有地道的土猪肉火锅,那味道一下子把我带到了小时候。山里人朴素实在,五花肉切的巴掌大一指厚,肥而不腻,吃一块还意犹未尽,实在不好意思再吃第二块了。味道和乡愁一般样,常萦绕在唇齿之间,弥散在记忆深处。
近期偶然认识几位祖籍王城的商界成功人士,如果不是听介绍,看上去他们真像是学者,那谈吐绝对是有文化的底蕴支撑着。有人说枣阳各乡镇做生意成气候的如果排名次,前三位必有王城一席之地。闲谈中一位王城籍的老总问我,为什么王城人在外经商的多?他突然一问,我还真不知其中的缘由,他分析说首先是地理因素决定的,王城多山,耕地面积少,且不适宜机械化作业,收种基本上靠人力。想在一亩三分地上刨出个金娃娃简直是天方夜潭,所以,多数王城人都抱有走出去闯一闯的念头。前些年有一位成功的经营者,发家致富后不忘乡邻,他带出去的那部分人吃苦耐劳,很快步入了财富积累的快车道。
一位儒雅的王城籍老总告诉我说,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境界和思维,和一群有同样格局和思维的人一起前行尤为重要。他说当你接触的人越多层面越高,你会发现:越高端,越有教养的人大都相互支持,抱团发展,因为你好了大家都好。越低端,层次越低的人,越是喜欢诋毁忌妒,相互拆台,彼此鄙视,因为我不好,我也不会让你好。感觉他说的既是经营之道也是人生甚至是人性,总结的太精辟了。
(尤小红:湖北省作协会员,现供职枣阳市工商局。QQ:1260261369
邮政编码:441200)
|
|